流量0.25~100T/H
材质玻璃钢/不锈钢/upvc
一级产水电导率≤10us/cm
二级产水电导率≤5us/cm
脱盐率99%
使用温度5~40℃
进水PH值6~7
应用范围食品、电子、化工、医疗、电力等
使用压力0.8~1.5MPa
电压380V/220V~50Hz
是否自动控制是
是否定制是
反渗透纯水设备是目前水处理行业中技术、应用较为可靠的除盐设备。设备的工作原理是对需要处理的原水溶液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使水透过特制的半透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水分子透过反渗透膜成为纯水,水中的杂质被反渗透膜截留并被浓水带出。因为这个过程和渗透现象相反,所以称为反渗透。按各种物料的不同渗透压,就可以对某种溶液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方法,达到对溶液进行分离、提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它能去除滤液中的离子范围和分子量很小的**物,如病毒、热源等。系统脱盐率一般为97-99%以上.
功能:
1、自动运行,*专人管理;
2、双重电导率仪在线检测进出水水质,水质**标自动报警;
3、3级20寸前置,保护反渗透膜。
4、设备采用低压开关自动控制水泵运转,水泵进水水压减少,设备马达自动停机保护,并在电箱上提示停机理由
5、设备采用缺水保护,当原水箱水位过底,水泵自动停机保护,并在电箱上提示停机理由
6、设备采用满水保护,当纯水箱满水,水泵自动停机保护,并在电箱上提示停机理由;
7、设备设计反渗透主机自动反冲洗装置,每次停机与下次开机时采用自动延时15-20秒时间进行内部膜件清,且采用低压泵与高压泵(双泵)搭配清洗,洗膜效果好;
8、设备电箱采用保险丝与热保护双重过载保护马达;
9、设每个运行电气配件在电箱是均有运行指示灯相匹配;
10、设备采用五级管路压力段压力运行显示,可时刻掌控设备各运行段管道内部压力分部情况;
11、设备采用纯水流量计和浓水流量计二计显示,可时刻掌握设备运行产水情况及评估设备运行状态;

可选配置:
预处理系统:
石英砂过滤罐,活性炭过滤罐,离子软化床,保安过滤器,网式过滤器,盘式过滤器,超滤系统等
加药系统:
阻垢剂,分散剂,絮凝剂,PH(酸/碱),还原剂,氧化剂,消毒剂等
测控仪表:
流量检测仪,电导仪,PH仪,电阻仪,SDI仪,硬度检测仪,温度检测仪,ORP仪,余氟检测仪
清洗装置:
清洗水泵,清洗滤器,清洗水箱,温度计,加热器

各部位功能简述:
1、预处理系统:源水在一定压力的情况下(≥0.2MPa),通过各级预处理过滤器对水质进行初步处理,使水体中的絮凝体、颗粒杂质、悬浮物和各类胶体、溶解性**高分子杂质以及难以去除的余氯等物质在此段过程中被截留和吸附以达到反渗透严格的进水标准。
2、加药阻垢系统:随着设备长时间连续运行,水中钙镁等离子会不断析出并在反渗透膜表面附着,形成结垢堵塞膜孔损坏反渗透膜元件,影响系统出水率和水质,所以在系统运行中,要增加一段加药系统,在水中投加反渗透阻垢剂,延缓钙镁离子的析出和膜面结垢。
3、反渗透装置:原水在高压泵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膜元件,水中的溶剂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从而达到分离、提纯、浓缩的目的,可以去除水中的、病毒、胶体、**物和98%以上的溶解性盐类。该方法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出水水质稳定等特点。

结构:
反渗透纯净水处理系统一般包括预处理系统、反渗透装置、后处理系统、清洗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预处理系统一般包括原水泵、加药装置、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器等。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原水的污染指数和余氯等其他杂质,达到反渗透的进水要求。反渗透装置主要包括多级高压泵、反渗透膜元件、膜壳(压力容器)、支架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除水中的杂质,使出水满足使用要求。
特点:
1.反渗透膜为进口卷式复合膜。膜材质:芳香族聚酰。
2.透水量大,脱盐率高。正常情况下≥98%
3.对**物,胶体、微粒、菌、热源等有很高的截留除掉作用。
4.能耗小,水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于其它脱盐设备。
5.分离过程没有相变,具有可靠稳定性。
6.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容易维护,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
反渗透纯水设备预处理目的及考虑因素
使用反渗透系统时,尤其应注意原水预处理。为了避免堵塞反渗透系统,原水应经预处理以消除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此外,还应进行消毒以防微生物的孽生长大。
由于反渗透对原水中的悬浮物的要求很高,所以常用一种水质对受悬浮物污染情况的污染指数来对水质进行检测。此法实质上是测定反渗透系统受水中悬浮物的污堵的情况。进入反渗透系统水的污染指数以不大于5为宜,建议值一般小于3。预处理时还应该考虑到进水的pH值。各种半透膜都有其适宜的运行pH值,故需按反渗透膜的要求,调节进水的pH值。预处理时还应该考虑到进水的温度。膜的透水量是随水温的增高而的,但温度过高会加快醋酸纤维素膜的水解速度,且使**膜变软,易于压实。所以,对于**膜来说,通常将温度控制在约20—40℃范围内为宜,复合膜温度控制在约5—45℃范围内为宜。
http://gzdqjs88.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