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0.25~100T/H
材质玻璃钢/不锈钢/upvc
一级产水电导率≤10us/cm
二级产水电导率≤5us/cm
脱盐率99%
使用温度5~40℃
进水PH值6~7
应用范围食品、电子、化工、医疗、电力等
使用压力0.8~1.5MPa
电压380V/220V~50Hz
是否自动控制是
是否定制是
反渗透设备将纯水与含有溶质的溶液用一种只能通过水的半透膜隔开,此时,纯水侧的水就自发的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一侧,溶液侧的水面升高,这种现象就是渗透。当液面升高至一定高度时,膜两侧压力达到平衡,溶液侧的液面不再升高,这时,膜两侧有一个压力差,称为渗透压。如果给溶液侧加上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溶液中的水分子就会被挤压到纯水一侧,这个过程正好与渗透相反,我们称之为反渗透。我们可以从反渗透的过程看到,由于压力的作用,溶液中的水分子进入纯水中,纯水量增加,而溶液本身被浓缩。
纯水设备由原水储罐、原水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加药计量泵、反渗透膜、上等高压泵、中间水箱、二级高压泵、紫外杀菌器、纯水箱(选配)、电导、压力、流量在线检测仪表等组成。
纯水设备特点
▲该系统由单片机(PLC)控制,一切动作均在预设程序下自动进行,具备全自动功能(自动制水、自动冲洗、源水缺水/水箱满水自动停机);
▲系统结构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有效节约空间;
▲系统能耗低,有效节约能源;
▲耗材寿命长,制水成本低廉;
▲系统运行可靠,供水管路封闭,出水水质稳定。

工艺流程:
原水泵—砂滤器—碳滤器—保安过滤器—高压泵—反渗透—纯水箱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从名称上理解此种纯水设备主要部件是以反渗透膜为主要,用以去除水中的杂质,达到生产及生活使用的纯水;因此,对反渗透膜使用过程中的保护就显得更加的重要;以下滢源就反渗透水处理设备的主要部件选用做个简单的述说:
砂滤器:通过截留的方式,滤以去除水中颗粒性比较大的物质,如:澡类、红虫、泥沙等,降低水中的浊度,保证后段工序不受浊度过大而受到污染。
碳滤器:原水经砂滤机后进入碳滤机吸附,由于活性碳的表面积很大,其表面以布满了平均直径为20-30埃的微孔,因此活性碳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此外,活性碳有大量的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团,可以对各种性质的**物进行化学吸附,以及静电引力作用,还可以去除象氯一类对反渗透有害的物质,从而提高除盐能力。能够去除63%-86%胶体物质;50%左右的铁;以及47%-60%的**物。
保安过滤器:由于砂滤、碳滤、软化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磨擦会有细小颗粒的泄漏,为防止反渗透膜受到硬性物质的污染,而造成致命性的损伤,因此需将SDI降低至5以下。
高压泵:根据反渗透的渗透原理,其本身不能够自然的分离纯水,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外界压力使杂质与纯水分离,此时高压泵在反渗透水处理设备中的使用就显行至关重要了。

优势:
反渗透纯水处理设备系统的控诉方式有手动与自动两种控制,可达到下述要求:
1.自来水箱的自动补水:自来水箱的液位到达低位时,进行自动补水。补水到高位时停止补水
2.自来水箱水位到达一定液位时,系统开始工作,当纯水箱满水时系统停止。
3.自来水箱处于低水位时,启动缺水保护,系统完全停止,手动与自动操作均不能进行。
4.反渗透系统每次开机时进行开机清洗,开机清洗的时间控制在30秒左右(时间是可调节的),当反渗透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定时清洗(时间是可调节的)。
5.当预处理压力达不到2kg时,反渗透主机受低压力保护。

特点
★采用进口反渗透膜,脱盐率高,使用寿命长,运行成本低廉;
★采用全自动预处理系统,实现无人化操作;
★采用不锈钢多级离心泵,率低噪音,稳定可靠;
★ 在线水质监测控制,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水质安全;
★全自动电控程序,还可选配触摸屏操作,使用方便;
★切合当地水质的个性化设计,满足需求。
技术参数
单套出力:0.25m3/h-5.0 m3 /h(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脱盐率:反渗透系统>98%(如要求,可后置精处理产水电阻值达15-18.2MΩ.cm)
操作压力:0.7MPa-1.5MPa
回收率:50%-75%
出水水质达到:水导率小于10μs/cm
反渗透纯水设备预处理目的及考虑因素
使用反渗透系统时,尤其应注意原水预处理。为了避免堵塞反渗透系统,原水应经预处理以消除水中的悬浮物,降低水的浊度;此外,还应进行消毒以防微生物的孽生长大。
由于反渗透对原水中的悬浮物的要求很高,所以常用一种水质对受悬浮物污染情况的污染指数来对水质进行检测。此法实质上是测定反渗透系统受水中悬浮物的污堵的情况。进入反渗透系统水的污染指数以不大于5为宜,建议值一般小于3。预处理时还应该考虑到进水的pH值。各种半透膜都有其适宜的运行pH值,故需按反渗透膜的要求,调节进水的pH值。预处理时还应该考虑到进水的温度。膜的透水量是随水温的增高而的,但温度过高会加快醋酸纤维素膜的水解速度,且使**膜变软,易于压实。所以,对于**膜来说,通常将温度控制在约20—40℃范围内为宜,复合膜温度控制在约5—45℃范围内为宜。
http://gzdqjs88.b2b168.com